[摘要] “五年回首,南关区发展之快,令人眼前一亮。五年间,面对经济增速减缓、各种困难接踵而至的严峻形势,南关区委、区 脚踏实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民生实事、城市改造、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开展如火如荼,风生水起。
“五年回首,南关区发展之快,令人眼前一亮。五年间,面对经济增速减缓、各种困难接踵而至的严峻形势,南关区委、区 脚踏实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民生实事、城市改造、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开展如火如荼,风生水起。 在刚刚闭幕的南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一串数字真实地展示出了五年来南关区各项事业的新进展: 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1,205.5亿元,年均增长9.1%; 全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47.3亿元,年均增长12.8%; 区本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9.07亿元,年均增长11.8%; 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和本级财政收入等三项指标,较上个五年均实现翻一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522.4亿元,年均增速11.5%;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 618亿元,利用内资166.7亿元,外资3.2亿美元。 这不仅仅是一组数据,更是一份精彩的答卷。 南关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服务业立区”发展战略,坚持集约发展、内涵扩展、功能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服务业三个字,对于南关区来说,分量格外重,意义格外深远。五年来,南关区始终坚持金融产业优先发展不动摇,依托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大限度争取国家、省市相应扶持政策,先后引进入驻银行、信托、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377家,金融产业占全区服务业比重达到59.3%。坚持重大项目引领支撑不动摇。持续推行区级领导包保机制、绿色通道保障机制,推动重大项目集聚落位。 经过五年发展,南关区已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40个,50亿元以上2个,形成商务、商业面积150万平方米。冠城国际、钜城国际等11个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相继落位;恒兴国际城、长春国际金融 等项目突破多年制约瓶颈启动运行;长春活力城、绿地 广场等大型商业商务项目投产达效,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南关区还始终把增强民营经济活力作为全区发展的重要工作。围绕“准入、放权、让利、服务”,制定17条优惠政策,设立2亿元专项扶持资金,累计投入9,8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180户,培育云上汽车等3家企业实现挂牌上市。申报科技创新项目36个,争取扶持资金2,200万元。民营企业达到16,800户,个体工商户32,900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650亿元。先后被评为全省突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全省服务业跨越性发展先进单位。 “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创造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五年来,南关区紧紧围绕打造城市新 的目标,从明确发展定位入手,依托东北亚金融总部基地建设,加快完善有利于金融商务集聚、 办公集群、综合配套集成、 人群集中的规划体系,先后完成控规核定、 商务区、新城四塔、路网水系等规划设计。从扩展发展空间入手,突出向空间要效益,向立体求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调动公检法、街乡、部门一切力量,上下联动,合力攻坚,强力破解征拆难题,累计整理建设用地1,100万平方米,实现供地920万平方米。 五年来,南关区委、区 还从加快基础配套入手,新修道路87条(段)、63公里,主体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建成各类配套管线113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和防洪水利工程初具规模;幸福园、百花园等8个公共园林景观相继开放。从打造发展平台入手,按照区块联动、相互促进、整体发展的布局, 商务区、金融总部集中区初具规模,东北亚国际金融控股集团等大型综合体顺利落位,建成现代化商务楼宇15栋。公共服务配套完善跟进,省图书馆、市美术馆相继落成,区实验 、市残疾人康复 等服务设施投入使用。恒大御景、保利林语等高档住宅入住率逐年攀升,新城吸引力和承载力进一步增强。 高楼林立,绿树成荫,整洁一新。走进南关的各条街路,很多人会为这里的巨大变化而感到惊讶。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适、城市品位越来越高……南关区的不断变化让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五年来,南关区围绕城区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持续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市更新改造步伐不断加快。立足于完善城市功能,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基本完成上海路、亚泰大街等27条示范街路更新改造,推动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2个,综合开发面积156万平方米。高密度实施“暖房子”工程1,190万平方米,高标准改造“老旧散”小区47个,高起点综合治理弃管小区175个,惠及居民30余万人。新修扩宽道路261条,硬化铺装巷道717条,改建修缮人防设施25处,施划停车泊位4万余个。立足于城市精细管理,连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循环提升精品街路21条,规范管理街路77条。 为了让城市改造一劳永逸,这五年来,南关区还加强补齐管理短板,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900余处、42万平方米。推行“数字化城管”和网络化管理,露天烧烤、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遏制。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机械化清扫率由45%提高到70%。立足于生态环境建设,新增绿化面积98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4%。以依法征拆强力带动生态工程建设,累计完成4,149户、560万平方米拆迁,推动湿地公园、伊通河治理工程启动建设。完成四环以内10吨以下小锅炉取缔工作,大力推进秸秆禁烧、节能减排等环保工程,城乡环境更加宜居。 惠民发展无止境,提升市民的幸福感,民生问题是关键。五年来,南关区坚持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着眼,持续将区级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累计投入90亿元,连续实施“幸福南关行动计划”,342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加强基层硬件设施建设,社区服务用房总面积由2.3万平方米增加到10.41万平方米。提供保障性住房2,335套,切实改善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条件。为2,400余名环卫工人建设了住宿、用餐和洗浴场所,改变了他们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率先实施下水管网改造工程,维修翻新管线9.1万延米。设立专项资金1,000万元,精准筛选188户困难群众,给予“一对一”“点对点”帮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开展民生工作中,南关区将创业就业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开发就业岗位7.6万个,安置就业6.6万人次。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专业养老床位达到2,205张。残疾人就业、康复、扶贫、解困全面推进,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深入推进“两城联创”,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完成丛林寺重建工作。以大 为载体,加快推进 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义务 基本均衡验收,被国务院评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成功创建 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示范区。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三级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被评为国家全民健身工作先进单位。 “聚集区位 ,追求由大到强”,2017年是南关区新一届 的开局之年,也是南关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 在南关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南关区区长杨大勇做了 工作报告,着重介绍了2017年南关区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及重要举措。报告中这样描述了2017年南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口径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 实现70亿元,引进内资和利用外资均同比增长15%。 在刚刚闭幕的南关区两会上,2017年的各项目标已经列入 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中,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已经明确。 2017年,新目标,再出发,我们拭目以待。 2017年,南关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紧紧围绕“一区四带八大板块”产业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点、线、面”联动发展,整体提升。 在推动“一区”建设上,立足南部新城主战场,突出抓好规划调整,坚持有限土地高效利用,将八一水库东侧空置土地调整为商业用地,为引进 酒店、休闲娱乐、生态旅游等 项目提供空间。突出抓好产业集聚,依托绿地 、冠城国际等已建成的商务楼宇,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填充力度,积极引进金融保险、企业总部、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提升南部新城 产业支撑能力。 在推动“四带”建设上,立足人民大街、亚泰大街、解放大路、南湖大路等经济主干线,鼓励商进民退、腾笼换鸟,充分挖掘街路沿线可用资源,高水平实施拆矮建高、拆旧建新计划,大限度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高经济容积率。以专业楼宇为引领,逐栋楼宇明确产业定位,制定出台优惠措施,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企业总部、研发 等 业态簇群发展。 在推动“八大板块”建设上,立足重庆路、大马路、平阳街、东大桥、全安广场、卫星广场、绿地广场、银河一英里等服务业发展主阵地,从规划设计入手,进一步确立各板块辐射范围、发展定位和经营特色,为业态集聚提供明确方向;结合旧城改造,对各板块区域内违法建筑、交通秩序、楼体立面、广告牌匾、破损地面等进行全方位更新整治,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条件;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域内闲置厂房、场地和有效空间,为招商引资搭建载体和平台,提高可用资源的产出效益;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强化软环境建设和服务支撑,营造商家安心、消费者放心的流通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强化 引导、企业自律,组建各板块行业发展商会、协会,提高行业发展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强 有效管理,协调处理好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交通治安等相关问题,为企业发展打造功能完备的营商环境。通过一年的努力,“八大板块”区域内新增民营企业500户以上,新增个体工商户1200家以上。 2017年,南关区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转型的重要举措,推进传统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 化发展。 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年内安排推进亿元以上项目51个,总 750亿元,规划商业商务面积500万平方米。要填充达效一批项目。对恒兴国际城、东北亚国际金融 等5个已经竣工的项目,积极协助开发建设主体,全面开展宣传推介,广泛进行“二次招商”,吸引商家迅速进驻,尽快形成现实效益,年内招商入驻率要达到40%以上。要开工复工一批项目。对已经开工建设的华億广场、吉商大厦等30个续建项目,明年力争复工率达到90%以上;对华润万象城、长白山旅游 等21个计划新开工项目,抓紧完善前期手续,全力以赴保开工、促进度,开工率要达到80%以上。对中城建大厦、湖畔国际、长大二期等存在瓶颈问题的难点项目,加强协调服务,突破制约性障碍,加快推进建设进程。要谋划储备一批项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立重大项目储备库,蓄积一批对南关未来发展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对亿洋大厦等意向明确、相对成熟的重点项目,提前介入,紧密对接,争取早日落位。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紧紧依托区情特点、资源禀赋,集约高效地利用好每一处资源,精心包装推介,突出招商选资,围绕现代商务、现代商业、金融创新、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五大主导产业,瞄准 500强企业和有实力的战略 者,找准自身的比较 与 主体需求的共振点,齐心协力,主动出击,既要注重引进一批 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又要着力引进落地快、投产快、见效快的中小项目,为全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积蓄能量。 突出民营经济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导向,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足够的发展空间,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更多竞争性领域。全面推进“双创”工程,不断提升电商孵化园等现有孵化基地品质,支持商务楼宇发展创新创业孵化模式,全力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努力营造崇尚创业、支持创业、勇于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结合发展旅游产业,立足亚泰大街沿线道台府衙、伪皇宫、文庙、南岭体育 、雕塑公园等现有资源和成熟配套,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推动商贸购物、休闲旅游联动发展,逐步形成具有街路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2017年,南关区还将认真贯彻 、省市委关于改革的各项部署,科学把握改革重点和主攻方向,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坚定不移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以“放管服”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放权的针对性,提高 的有效性,强化服务的便利性。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抓好“一门式、一张网”综合运行。积极稳妥分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融资体系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改革创新的整体推进。 坚定不移激发市场内在活力。扎实推进“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加强商事制度改革后续市场 ,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营造 高效的发展软环境。积极推广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模式,深化与国内外众创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 坚定不移加快创新驱动步伐。依托区域科技力量和智慧资源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联盟建设,切实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加快主导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带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空间。加大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扶持力度,要千方百计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2017年,围绕建设宜居城市总目标,通盘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的需要,南关区将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城市支撑体系,有效提升现代化 城区品质。 强化城区配套功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统筹、高质量推进的原则,全面实施三环以内旧城更新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审计厅、原声街等30个立项棚户区、旧城区改造进程,推动富裕村农民新居建设。全面开展建筑美化行动,提升城市灯光、标识、雕塑、景观的品味。通过 购买服务的方式,扎实做好城市伤痕治理。协调推进东天街、新民胡同等历史文化街区“破冰”启动,切实增强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 深化城区精细管理。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加大网格化管理力度,全力构建三级查违防控体系,坚决遏制违法建设。持续开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加快公共停车场地规划建设,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加强街路小巷治理,做好道路养护、街面保洁、扬尘治理等工作,不断改善市容环境。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优化城区生态环境。试行水域“河长”制,加大对永春河、光明沟等7条松花江支流水系的生态修复、水体治理力度。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完成伊通河流域征地拆迁工作,推进湿地公园和伊通河带状绿化生态工程建设。围绕重要道路节点,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逐步形成市民出行“百米见绿,千米见园”的绿色生态格局。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升生态宜居环境。 民生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2017年,南关区还将高度关注民生,排解民忧,维护民利,全力构建普惠、均衡、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研究制定幸福南关行动计划并逐条落实。 稳步推进民生保障工程。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推行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帮困“绿色通道”。扩大老年人助养金发放范围,推动健康养老产业稳步发展。进一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推进廉租房三期竣工入住。扎实抓好“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工作,探索推行残疾人“个性化”康复服务模式。推进“五色光”智慧社区建设,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稳步推进 提质工程。深化大 管理模式,高位推进 均衡发展。全面抓好“区管校聘”国家示范区工作。统筹区域 资源均衡配置,启动华泽 、幸福 校等4所 建设。加强校园安全规范化、网格化管理,完善中 附属设施建设,不断提升 装备现代化、专业化水平。 稳步推进医疗惠民工程。围绕医院、医生、医药、医疗、医保,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改善卫生计生服务环境、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专业可靠的医疗服务体系。开展“平安医院”建设,逐步实现重点人群家庭责任医生全覆盖,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稳步推进文体利民工程。加快“文图”两馆投入使用。弘扬传统文化,精心策划“国学大讲堂”系列活动,举办第十一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打造冰雪、武术等特色健身品牌。同时,抓好全民国防 和双拥共建,切实加强民族、宗教、侨务、人防、地方志等工作。 本版文字 新文化记者 王玥涵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