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以来,房企相继披露年报。从已经发布财报的企业看,超八成利润实现大涨。恒大业绩尤为抢眼,从年报的各项数据情况来看,恒大在总资产、盈利、土地储备等指标都领先于行业,战略转型效果显著。此外,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业绩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新恒大”,提出了到2020年的五大远期目标,从总资产、销售规模、利税
3月以来,房企相继披露年报。从已经发布财报的企业看,超八成利润实现大涨。恒大业绩尤为抢眼,从年报的各项数据情况来看,恒大在总资产、盈利、土地储备等指标都领先于行业,战略转型效果显著。此外,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业绩发布会上正式宣布“新恒大”,提出了到2020年的五大远期目标,从总资产、销售规模、利税、负债率和500强名次五个方面制定新的发展计划。业内专家表示,房地产业正告别野蛮扩张时代,市场格局面临重构,下一步,龙头房企将进入拼利润的新战场,而这更是一场综合运营能力的比拼。而在许家印描绘的“新恒大”蓝图中,我们看到了龙头房企规模背后的利润较量。
2017年恒大提出了“三低一高”的转型思路,即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利润。恒大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曾在2017年半年业绩说明会上指出,恒大未来将不追求销售量,规模保证前三,争取利润效益。如今,恒大兑现承诺,效果出乎市场预料,仅用了一年时间,便交出史上最强成绩单:核心业务利润达405.1亿元,同比大增94.7%;净利润370.5亿元,同比大增110%;毛利率36.1%,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
尽管去年恒大一直强调规模适度增长,但在强大的增长惯性下,依然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恒大累计实现销售额1125亿元,其中1月份录得的合约销售金额为643.6亿元,是恒大的单月业绩。前两个月的销售金额同比增长64%;累计销售面积1110.2万平方米,同比上涨48%;市场需求旺盛,推动销售均价也有一定程度上涨。
房地产企业提高利润水平的方式中,最重要的就是降“三费”,即营销、管理、财务费用。对于2017年净利润的大涨,恒大方面的解释便是由于采用了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大大降低了营销、管理、财务三大费用。年报显示,2017年三费共下降2.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融资渠道收紧的2017年,低成本融资对于房企净利润水平的提升功不可没。2017年恒大先后引入三轮1300亿战略投资,同时迅速偿还了过千亿元的永续债,并通过一系列长债换短债,低息换高息等财技,将负债率降到了历年新低。数据显示,恒大净负债率大降六成,资产负债率则降低至71.1%。有国际投行分析师认为,随着恒大坚定推行“三低一高”的经营模式,其制定的降负债率目标极有可能提前完成。
在不断降低负债的同时,恒大仍然将现金视为企业抵抗风险、捕捉机会的重要砝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恒大的可动用的现金达到人民币2877亿元,在宏观调控收紧、企业短期资金偿还压力普遍增大的情况下,这可以保证恒大经营的良性循坏,并支持其寻找市场机会。
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张,土储成本优势为利润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而强大的现金流让恒大在市场并购上更为灵活。截至报告期末,恒大土储达到3.12亿平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2%,而平均土储成本仅1711元/平方米。据透露,去年恒大50%左右的新增土储源于二手并购,使得土地成本优势明显。
恒大业绩发布会当天,许家印表示,2017年高涨的业绩成为恒大的新起点,今年将启动新战略,全力打造“新恒大”,“到2020年底,恒大总资产将达3万亿、年销售规模8000亿、年利税1500亿且负债率下降到同行中低水平,成为世界百强企业。”
这一“新蓝图”可谓是雄心勃勃,而实现该目标的动力源于恒大“新战略”,许家印用了两个坚定不移开篇,表示:“将坚定不移的实施‘规模 效益型’发展模式;坚定不移的实施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三低一高’的经营模式。同时,恒大还将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逐渐形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据国际投行分析师测算,目前港股前20大上市房企平均动态PE约13倍,若按1500亿利税估算,恒大2020年利润或接近800亿,其市值有望突破万亿,而目前该公司市值约为人民币2660亿。在的研报中,美银美林上调了恒大2018年至2019年盈利预测8%及20%,看好恒大的盈利增长前景。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