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来,吉林省各地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违建时不时搭便车。整治违法占地和违章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现实课题。
近几年来,吉林省各地市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违建时不时搭便车。整治违法占地和违章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现实课题。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设,制止违法建设行为,长春市朝阳区委、区政府上下形成共识,以“零容忍、零增长”的姿态严防严控,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拆除违法建筑办法,全面打赢拆除违法建设这场攻坚战,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还市民一个整洁优美的绿色宜居城区。
行走在朝阳区东民主大街新华大院门前,往日的旧门窗门市已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道路;楼前楼后的私搭乱建已经消失不见,出现的是干净整洁的人行步道;最让市民头疼的烧烤摊点也已成为历史,整个小区环境已经大变样。新华大院前后的改变只是整个朝阳区拆违工作成效的一抹缩影,拆除了脏乱差,还给市民的是洁净、整齐和美好。
2018年6月11日9点30分,朝阳区重庆街道联合朝阳区交警大队和朝阳区消防大队等多个部门近50名工作人员联合执法,来到东民主大街新华小区门前,对位于东民主大街新华小区门前一处三层建筑、两处一层违建,建筑面积总计近1000平方米,进行了协助拆除工作,清运垃圾800立方米。由于地处繁华街路车流较大,违建又紧邻居民楼宇,为了防止扬尘污染,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及交通不便,整个拆除过程严格按照环保要求施工,采取湿法无尘作业。此次拆违行动由重庆街道牵头,在拆除前多处设置警示牌清场警戒,在拆除中消防炮雾喷淋洒水,为了不影响居民出行,在拆除后及时清运建筑垃圾,用一宿的时间全部清运完成,率先在长春市启动无尘拆违模式。
湖西街道位于长春市城区西南部,原属城乡结合部,由于老旧散小区、夹陷棚户区众多,违法建筑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顽症,不仅严重影响了街区形象,而且扰乱了城市管理的正常秩序。通过近几年网格排查和无人机航拍配合,辖区内共有违建3300多处,其中2003处得到规划部门认定,居全区之首。自2016年朝阳区集中拆违战役开始以来,街道出实招、用实劲、创新思维、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深入细致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不断加强拆违控违执法力度,实现了新生违建“零增长”,也有效做到了违建的“减存量”。
湖西街道充分运用下沉式城市管理模式,统筹调配城建科、执法中队、保洁大队、网格长和网格综合专干等五部分人员下沉至网格中,将拆违、控违任务层层分解,逐级明确责任,做到分工负责、分片包干,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使拆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解决执法力量不足、设备缺乏等问题,持续加大人员和硬件的投入,配备了执法记录仪、摄像机、升降梯、防刺服、安全头盔、拆违工具等执法装备。还采取互联网+城管的模式,与公安“天网工程”联网,将395个监控探头终端链接到办事处,在重点区域新增36个探头,利用“天眼”监控违章建筑的情况,逐步完成了集数据管理、动态监控、投诉处理、指挥调度、处置反馈功能为一体的大城管格局。
近两年来,湖西街道真正做到了拆除一片、清理一片、美化一片,湖西“脏乱差”的历史正在逐步改变,辖区群众有目共睹。
2016年,长春市委、市政府做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拆除违法建筑的工作部署以后,桂林街道立即成立了由书记、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执法队长、城建科长、社区书记为组员的拆违工作领导小组。拆违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的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桂林街道把“拆什么”的工作交给执法中队,抽调一名副中队长和一名队员专门负责;把“用什么拆”的工作交给城建科,保证人工和机械;把“配合拆”的工作交给社区,拆违拆到哪个社区,哪个社区必须做好摸底排查、通知联络、宣传动员、政策解释等配合性工作。形成了执法中队、城建科、所属社区“三位一体”的拆违模式,这种模式既增加了执法的力度,扩大了宣传面,又在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公平拆违的工作机制,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拆违攻坚阶段,桂林街道选择的个目标,是辖区内一所小学小五栋东西两个院内的10个违建车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附近居民纷纷帮助进行宣传。首战告捷,桂林街道明显感觉到后续工作开展顺利许多。
对于基层单位而言,拆违的难度是数一数二的。违建往往牵扯很多经济利益,拆谁的谁急眼,语气强硬都是轻的,动不动就和城管执法人员对着干。但朝阳区拆违工作,不但有速度还有质量,今年以来拆违工作当中,城管执法人员以帮助拆除为主,说服教育为辅,真正做到了“和谐拆违”。重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卫东说:“违建就像一个城区的疮疤、毒瘤,不但会伤了城区的脸面,还会影响城区的开发建设和市民的公共利益。重庆街道领导班子历来对拆违工作十分重视,坚持‘先单位,后个人’的原则。在违建的发现与拆除的过程中,一视同仁,先‘啃硬骨头’,是对公平公正的诠释,其他违建户自然好做工作。”
“之前拆违通知下来后,抵触心理很大,也跟前来通知的城管执法人员发生了口头冲突,谁说也不行,好好的房子为啥要拆?”秦先生和老伴住在新华路一栋临街一楼的房子已经近40年,为了储物方便,在自家门前搭建了好几个小棚房,没有任何行政手续。当城管执法人员找到他要协商拆违时,他很不理解,觉得自己吃了亏。但是随着周围违建一个个被拆除变成了花坛,环境也变得优美整洁,他自己就坐不住了,主动找到了城管执法人员要求把自家的违建拆除,“我想明白了,小区内的违建拆了,建上绿化带,变化竟然能这么大,现在住得舒坦多了。”
为了拆违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工作开展之前,社区的网格员都要和城管执法人员共同进行实地查看,对违建户召开拆违听证会,告知违建户政府对违法建筑拆除的决心和力度。网格员还负责了解附近群众诉求,悬挂各类宣传横幅,挨家挨户上门劝说沟通,明确自拆、助拆的时间节点,拆违工作得到了多数居民的支持。新华社区党委书记李坤告诉记者,经过多部门的联合努力,新华社区辖区内的地面违建已经全部拆除,拆除率达到了90%以上,下一步将集中攻坚辖区内的高空违建。
今年朝阳区围绕首善宜居中心城区的总体要求,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遏制违法建设行为为目标,严格控制违法增量,持续减少违建存量,既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也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了城市环境。朝阳区城管办副主任朱智鹏介绍,朝阳区从2016年开始加大拆违力度,2016年拆除规划认定的违章建筑2186处,2017年达到了拆除7005处,拆除面积40万平方米,其中规划认定部分为3330处,投入1700余万元。
“目前朝阳区违建存量规划认定的还有2634处,我们今年计划拆除1329处,目标零增长,对于新增违建零容忍,发现一处,处理一处。”朱智鹏总结朝阳区的拆违心得,在充足的人力物力资金保障下,首先要以助拆为主,做到拆违于法有据,同时多部门联合行动,不让违建者存在侥幸心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将治理常态化、制度化。其次拆治并举,坚持以拆促治,违法建筑拆除后,迅速清运,平整场地,还绿于民,让市民共享优美的公共环境,增添城市幸福感,绝不是一拆了之。以南湖街道为例,南湖新村62、63栋之间,曾有约750平方米的违建。拆除之后,随着旧城改造的进行对该处释放空间,铺设了方砖,让群众可以在此停车,解决大家的实际困难。
当前,朝阳区违拆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但只要怀着一颗“让居民生活更美好”的初心,就一定会为市民打造出整洁有序、和谐优美的城区新形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